方世南:習近平生态經濟觀蘊涵的新質生産力理念研究
時間: 2024-04-08  作者:   浏覽次數: 557

點擊藍字

關注我們

圖片

習近平生态經濟觀蘊涵的

新質生産力理念研究

方世南

蘇州大學 馬克思主義學院,江蘇 蘇州 215006)

圖片

作者簡介:方世南(1954—),男,江蘇張家港人,教授,本科,研究方向為馬克思主義社會發展理論、當代中國政治和生态文明研究。

基金項目:蘇州市軌道交通集團委托研究課題 (2023001)。


方世南:習近平生态經濟觀蘊涵的新質生産力理念研究,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分鐘


摘要:生态經濟觀是習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習近平經濟思想中的重要觀點,體現了習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與習近平經濟思想之間的内在聯系。習近平生态經濟觀蘊涵着豐富而深厚的新質生産力理念。認識習近平生态經濟觀蘊涵的新質生産力理念的基本要義,把握習近平生态經濟觀蘊涵的新質生産力理念的重大價值,明确習近平生态經濟觀蘊涵的新質生産力理念的實踐路徑,對于促進生态文明形态提升,以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推動中國式現代化發展,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曆史意義。

關鍵詞:習近平生态文明思想 習近平經濟思想 習近平生态經濟觀 新質生産力 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以大力倡導生态經濟從而以新質生産力 推動形成有助于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格局以及生态文明新形态的生态經濟觀,既是習近平經濟思想中的一個重要觀點,也是習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中的重要内容。按照馬克思主義關于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的基本觀點,以培育新質生産力和人類生态文明新形态為價值目标的生态經濟觀在習近平經濟思想和習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中都處于基礎性、決定性地位,與習近平經濟思想和習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中的其他許多重要思想觀點緊密關聯,并對其他重要思想觀點具有重要影響作用。生态經濟觀突出體現了習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與習近平經濟思想之間的内在聯系,彰顯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大時代價值、内在緊密聯系和有機整體性特征,對于在全黨和全國牢固确立“站在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高度謀劃發展”的理念,以大力促進新質生産力發展為全新價值目标,推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中國式現代化事業以及提升人類生态文明新形态,提高人民群衆的生活品質和全民族的人文素質,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論價值和現實意義。

一、 認識習近平生态經濟觀蘊涵的新質生産力理念的基本要義

将大力發展生态經濟作為加強社會主義生态文明建設的重大舉措和推動新質生産力發展、提升生态文明形态的發展戰略,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立足中國推進人口規模巨大的現代化和資源環境約束趨緊的現實狀況,對中國經濟持續健康發展作出的重大決策,是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戰略的重要任務,是堅持以新發展理念引領新時代中國經濟社會整體性高質量發展的應有之義,是在新發展階段推進新質生産力發展的重要議題,是将中國建設成為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重要戰略目标,将會極大地推動中國如期完成“雙碳”任務以及實現建設美麗中國和建設地球美好家園的宏偉願景。

習近平生态經濟觀蘊涵的新質生産力理念有着十分豐富的理論内涵和現實實踐基礎。其既立足中國式現代化實踐,又放眼中國經濟社會長遠發展,将馬克思主義生态經濟理論中的綠色生産力理念與中國化時代化的馬克思主義生态經濟理論中的環境生産力理念緊密地結合起來,将國内生态經濟發展與促進國際生态經濟發展緊密地結合起來,将生态經濟促進新質生産力發展的理論創新與實踐創新緊密地結合起來。其既有很強的理論性和學理性,也有很強的實踐性和操作性,體現了高遠而深邃的曆史邏輯、理論邏輯和實踐邏輯。我們可以從“發展生态經濟”[1]504“大力發展生态效益型經濟”[1]118“經濟生态化、生态經濟化”[1]162“形成經濟生态化、生态經濟化的良性循環”[1]162“協同推進生态環境保護和經濟發展”[2]“良好生态本身蘊含着經濟社會價值”[3]365“堅持生态惠民、生态利民、生态為民”[4]362“良好生态環境是最公平的公共産品和最普惠的民生福祉”[5]“生态興則文明興。我們要站在對人類文明負責的高度,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探索人與自然和諧共生之路”[6]等重要概念和重要用語中,認識和理解習近平生态經濟觀中所蘊涵的新質生産力理念的内在意蘊。

習近平的生态經濟觀蘊涵的新質生産力理念要求立基自然禀賦和自然優勢,尊重經濟發展規律,緻力于推進社會經濟文化高質量發展。明确了生态文明建設在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全局中的重要地位[7]537。生态文明既是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會文明不可或缺的重要基礎,又對這些文明的進步發展産生重大影響。建設社會主義生态文明在推進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方面的重要表現,就是要遵循經濟發展規律、遵循自然界發展規律、遵循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規律,要将生态環境始終看作承載經濟社會發展的堅實基礎。習近平指出,“發展不僅要看經濟增長指标,還要看社會發展指标,特别是人文指标、資源指标、環境指标”[1]187“如果不根本轉變經濟增長方式,這樣的高增長必然帶來資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總量的劇增,造成嚴重的環境問題,制約經濟社會的持續發展”[1]187。隻有堅持走科技先導型、資源節約型、清潔生産型、生态保護型、循環經濟型、永續發展型的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之路,才能促進自然資源的永續利用,建設好資源節約型社會和環境友好型社會。因此,在經濟建設中堅持一切從客觀實際出發,就是要從各地生态資源禀賦和生态資源優勢的客觀實際出發,充分考慮生産力發展與生态環境優化之間的内在關系,将經濟發展建立在生态環境資源承載力基礎上,将森林、草原、荒漠、凍原、沼澤、河流、海洋、湖泊、農田等生态環境資源保護好、利用好,宜農則農、宜林則林、宜牧則牧、宜漁則漁,堅持因地制宜和分類指導的原則。從各地自然生态禀賦和資源優勢出發做好功能定位規劃工作,最大限度地發揮出比較競争優勢,促進生産力優化布局。要注重将太陽能、風能、海洋能、地熱能、生物質能等既能從自然環境裡獲取又能反複利用的資源作為生産力發展的重要資源要素,納入經濟生态化和生态經濟化的循環發展系統。要通過大力發展生态經濟,如太陽能經濟、海洋經濟、風能經濟、資源可再生利用經濟等,促進資源、環境和人口實現均衡協調。要“促進資源循環式利用,鼓勵企業循環式生産,推動産業循環式組合,倡導社會循環式消費,大力降低原材料和能源消耗,努力實現廢棄物的資源化、減量化、無害化,切實提高資源的利用效率”[1]60,以此推動經濟可持續發展和永續發展。同時,要努力做好生态環境保護工作,以确保資源合理利用和永續利用,構建起經濟生态化和生态經濟化雙向良性循環運行秩序,實現協同推進生态環境優化和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的目标。在此基礎上,充分保障人民群衆生态環境權益的實現,使人民群衆在生産發展、生态良好、生命安全、生活富裕中過上幸福美好的生活,促進人的自由而全面發展。

習近平的生态經濟觀蘊涵的新質生産力理念,是通過對生态經濟的反映而形成的一種指導經濟在優質運行中,盡量降低對生态環境負面影響、促進生态環境和經濟在協調發展中推動人類生态文明形态提升的重要思想觀念,極大地推動了生态經濟學的理論發展和實踐進步。習近平的生态經濟觀既有國際生态經濟理論的一般性要求和普适性内容,更有在中國式現代化建設中總結出來的具有中國國情、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原理原則。無論是在地方工作期間,還是在中央工作期間,發展生态經濟以形成新質生産力從而真正實現高質量發展,都是習近平反複強調的一個重大問題。習近平還将發展生态經濟與發展循環經濟、旅遊經濟、文化産業等結合起來論述,豐富了習近平經濟思想和習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内容。

習近平生态經濟觀蘊涵的新質生産力理念,是将生态環境與經濟緊密地結合起來考察以促進經濟和生态環境在協調發展中推動生态文明形态提升的一種科學生态觀和科學經濟觀。習近平在長期的地方工作中深深地認識到,在中國式現代化建設中,經濟發展與生态環境之間的矛盾會越來越突出,但是兩者又可以在充分協調中合理兼顧。經濟發展絕不是一種隻是一味地依靠消耗自然資源的“竭澤而漁”的中斷式發展,生态環境保護也絕不是一種隻是貧守青山的“緣木求魚”的消極被動式保護。生态環境和經濟發展在實踐中不是魚和熊掌不可兼得的對立關系,而是可以構建起一種在相互聯系、相互作用的辯證互動中發展的友好關系。經濟發展和環境保護的實踐證明,大部分對生态環境的破壞是由于對自然資源的過度開發和粗放型使用,隻有高度注重節約資源和高效利用資源,才是以新質生産力推動經濟優質運行和切實保護生态環境的根本之策。

二、 把握習近平生态經濟觀蘊涵的新質生産力理念的重大價值

習近平生态經濟觀蘊涵的新質生産力理念,是在人與自然關系越來越緊張的态勢下,在中國實現人口規模巨大的現代化和資源環境約束趨緊的客觀狀況下,在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發展戰略背景下,所倡導的一種全新發展理念、發展範式、發展戰略,從理論層面、制度層面和實踐層面揭示了發展生态經濟對促進新質生産力發展、提升中國綜合競争力、推動中華民族世世代代永續發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論問題和實踐問題。

從理論層面上看,習近平的生态經濟觀蘊涵的新質生産力理念論證和突出了生産力發展的人文性和可持續性,有助于人們認識培育和發展新質生産力對于堅持馬克思主義生态文明理論和政治經濟學理論的重大價值。習近平經濟思想和習近平生态文明思想都将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作為實現經濟發展應有價值和推進生态文明建設應有價值的根本思想,體現了中國經濟發展和生态文明建設的政治立場、人民立場和價值旨歸。生态經濟本質上是一種人文經濟,建立在人的發展、經濟社會發展以及生态環境發展相統一的基礎上,落腳點在于人民身體健康、生命安全和生活幸福。人民性是習近平經濟思想和習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本性,堅持黨性與人民性的内在統一是貫穿習近平經濟思想和習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始終的重要内容。馬克思主義雖然強調生産力對社會發展的決定性作用,但是更加強調對生産力發展必須予以價值分析,生産力的發展必須突出人文因素,必須綜合考量生态資源的承載力,必須為人的自由而全面發展服務,決不能将人作為生産力發展的條件和手段,決不能為了發展生産力而絲毫不顧及自然資源的承載力進行竭澤而漁式的斷裂式發展,決不能以犧牲人的發展為代價去發展生産力。為此,馬克思提出了要破除美化“生産力”的神秘靈光問題。馬克思在評弗裡德裡希·李斯特的著作《政治經濟學的國民體系》時指出:“為了破除美化‘生産力’的神秘靈光,隻要翻一下任何一本統計材料也就夠了。那裡談到水力、蒸汽力、人力、馬力。所有這些都是‘生産力’。人同馬、蒸汽、水全都充當‘力量’的角色,這難道是對人的高度贊揚嗎?在現代制度下,如果彎腰駝背,四肢畸形,某些肌肉的片面發展和加強等,使你更有生産能力(更有勞動能力),那麼你的彎腰駝背,你的四肢畸形,你的片面的肌肉運動,就是一種生産力。如果你精神空虛比你充沛的精神活動更富有生産能力,那麼你的精神空虛就是一種生産力,等等,等等。如果一種職業的單調使你更有能力從事這項職業,那麼單調就是一種生産力。難道資産者、工廠主關心工人發展他們的一切才能,發揮他們的生産能力,使他們像人一樣從事活動而同時發展人的本性嗎?”[8]馬克思犀利地抨擊了資産階級離開作為生産力主體的人的發展而片面地發展生産力的錯誤,并指出,如果隻是将人當作創造财富的力量,而不是将人當作人來看待,人将失去自己的獨立人格和應有的精神文化生活。在此狀态下,人即使具有生産力的美譽,但是這種失去了人固有的價值的生産力,發展得越多,人越是會受到摧殘而不能成其為人,因而這種生産力的發展對人的主體性而言毫無價值。由此可見,馬克思對生産力的發展是始終與人的自由而全面發展緊密地結合起來論述的,馬克思的生産力理論與那些歪曲唯物史觀生産力理論的觀點不可同日而語,與那種在實踐中見物不見人以及以物代替人的看法是根本對立的。馬克思主義堅持生産力發展中人的主體性和人的價值,以促進人的自由而全面發展為前提條件和價值追求,就是要堅持通過重視和促進生産力發展的主體——人的自由而全面的發展,達到建立在新質生産力基礎上的生态環境優化以及實現發展的人文性和可持續性。習近平的生态經濟觀蘊涵的新質生産力理念繼承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的人文經濟理論,将發展生态經濟并推動形成新質生産力作為符合人民群衆根本利益的重要舉措。因此,隻有以習近平生态經濟觀蘊涵的新質生産力理念為指導,大力發展生态經濟并形成有助于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新質生産力,才能使人民群衆的生态環境權益得到切實維護,也才能以生态環境安全促進國家政治安全、經濟安全、社會安全、文化安全,保障人民群衆的身體健康、生命安全和生活幸福安甯,從而在生态良好、生産發展、生命安全、生活富裕的大環境中不斷提高人民的生活品質。

從制度層面上看,習近平生态經濟觀蘊涵的新質生産力理念從制度上論證和突出了新質生産力對于推動新質生産關系發展和夯實經濟基礎以及對上層建築産生能動反作用的基本問題,有助于人們深刻認識培育和發展新質生産力對于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重大價值。習近平關于大力發展生态經濟以推動形成新質生産力的重要觀點,體現了必須将堅持和完善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作為推動中國經濟發展的強有力的制度基礎,為中國經濟社會整體性高質量發展提供堅實的制度保障。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主要包括生産資料所有制、分配方式和資源配置方式。這些基本要素是社會主義經濟制度體系中具有長期性和穩定性的部分,對社會主義的經濟制度屬性和經濟發展方式起着決定性作用。大力發展生态經濟并形成新質生産力是鞏固和發展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的重要舉措。堅持和完善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有助于把多種資源優勢有機結合起來,推動形成由新技術、新産業、新業态、新模式等構成的新經濟,并通過實現新舊動能轉換而形成有别于以往質态的新質生産力,強有力地促進創新生态的形成和創新經濟的發展,不斷增強中國經濟的創新力和綜合競争力,最終實現中國經濟社會整體性高質量發展。習近平生态經濟觀蘊涵的新質生産力理念,體現了将部署實施國家重大綠色發展戰略作為中國經濟發展的重大戰略舉措的理念,将堅持創新驅動發展作為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第一動力的理念,将大力發展制造業和實體經濟作為中國經濟發展的主要着力點的理念,将堅定不移全面擴大開放作為中國經濟發展的重要法寶的理念,将統籌發展和安全作為中國經濟發展的重要保障的理念,将推動中華民族世世代代永續發展作為長遠方略的理念,将堅持正确工作策略和方法作為做好經濟工作的方法論的基本要求和根本原則的理念,為以新質生産力發展促進新質生産關系的形成和發展,在協調好生産力和生産關系、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築的相互關系中推動中國式現代化發展指明了方向。

從實踐層面上看,習近平生态經濟觀蘊涵的新質生産力理念突出了以新發展理念為導向推進綠色發展的價值訴求,為中國推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提供了實踐遵循。習近平生态經濟觀蘊涵的新質生産力理念明确指出,新發展階段是中國經濟發展的曆史方位。新發展階段從生态環境維度上看,就是一個以自然資源的合理利用和永續利用為宗旨,以科技創新為推動力,加快發展方式和發展新舊動能轉換的階段,是全面地摒棄長期以來中國經濟發展采取的 “高投入、高能耗、高排放”[1]235發展方式的舊式生産力發展階段,是徹底改變傳統的“大量生産、大量消耗、大量排放”[9] 的陳舊生産模式和陳舊消費模式的階段,是堅持生态優先、綠色發展、節能減排、質量第一的階段,也是推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實現經濟生活全面整體性高質量發展的階段。習近平生态經濟觀蘊涵的新質生産力理念強調,堅持新發展理念是中國經濟發展的指導原則,綠色發展理念是新發展理念的重要内容,這一理念與創新發展、協調發展、開放發展、共享發展等理念緊密聯系、不可分割。堅持新發展理念,就要協調好經濟高質量發展和生态環境高質量保護的關系,加快構建“科技含量高、經濟效益好、資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少、人力資源優勢得到充分發展”[1]188的綠色産業結構和綠色生産方式,同時,推動全社會實行生活方式和消費方式的綠色化,在新質生産力基礎上提升人民群衆的生活品質和人文素質。

習近平生态經濟觀蘊涵的新質生産力理念将構建新發展格局作為中國新質生産力發展的路徑選擇。在新發展階段,必須加快培育完整内需體系,把實施擴大内需戰略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有機結合起來,以創新驅動、高質量供給引領和創造新需求,從而加快構建以國内大循環為主體、國内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要堅持擴大内需這個戰略基點,就必須做好全面調整經濟結構和産業布局的大文章,要通過全面淘汰落後産能,加快實施傳統行業技術設備更新升級和綠色化改造,推動産業朝着創新發展、協調發展、綠色發展、開放發展、共享發展的方向轉型升級,通過積極培育戰略性新興産業,大力發展生态經濟等新業态,促進生産力和生産關系在新發展階段和新發展格局這一全新的時空态勢下得到全新提升。

習近平生态經濟觀蘊涵的新質生産力理念,體現了将推動高質量發展作為中國經濟發展和生态文明建設的鮮明主題。為此,中國将大力建立健全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的經濟體系,作為高質量發展的根本舉措和方向。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根本在于激活經濟的活力、創新力和競争力。而經濟發展的活力、創新力和競争力都與以綠色發展為導向的生态經濟發展緊密相連、不可分割。離開綠色發展導向下的生态經濟發展形成的新質生産力,經濟發展便喪失了活水源頭而失去了活力,經濟發展的創新力和競争力也就失去了根基和依托。綠色發展視域下的生态經濟是中國從速度經濟轉向以追求新質生産力為目标的高質量經濟的重要标志。

三、 明确習近平生态經濟觀蘊涵的新質生産力理念的實踐路徑

習近平生态經濟觀蘊涵的新質生産力理念,既是科學的思想理論觀點,又是指導中國式現代化實踐的行動指南,體現了馬克思主義綠色生産力觀和綠色發展觀在當代中國的産生和運用。習近平生态經濟觀蘊涵的新質生産力理念有着多方面的價值訴求和多樣性的實踐路徑。

踐行習近平生态經濟觀蘊涵的新質生産力理念,首要任務就是要在全社會确立科學的發展理念,提高對于大力發展生态經濟以推動形成新質生産力重大戰略意義的思想認識。思想是實踐的指導和先導,隻有思想理念得以更新和統一,才能在實踐中有主動性和自覺性。習近平指出:“發展理念是否對頭,從根本上決定着發展成效乃至成敗。實踐告訴我們,發展是一個不斷變化的進程,發展環境不會一成不變,發展條件不會一成不變,發展理念自然也不會一成不變。”[7]39黨的二十大報告中,習近平進一步強調:“必須牢固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站在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高度謀劃發展。”[10]這就要求,将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作為中國式現代化的主要特征和基本要求,将大力發展生态經濟并推動形成新質生産力作為促進中國經濟社會全面綠色轉型的重大舉措,也作為如期完成“雙碳”任務的實際行動。中國式現代化是堅持以習近平生态經濟觀蘊涵的新質生産力理念引領中國經濟社會整體性高質量發展的現代化。隻有大力發展生态經濟并推動形成新質生産力,才能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而不是以資本為中心的發展宗旨,始終堅持人與自然和諧相處而不是人與自然根本對立的價值觀,始終堅持體現世界現代化發展的進步潮流、切合地球資源環境承載力、增進人民生活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質、促進人的自由而全面發展的現代化發展道路。推動在生态經濟發展中形成新質生産力,必須堅持走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共榮的現代化發展道路,将大自然作為人類賴以生存發展的基本條件,在自覺地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中推進資源節約型社會構建、環境友好型社會發展、人口優質均衡型社會形成、生态健康安全保障型社會出現,加快經濟社會全面綠色轉型步伐,推動形成綠色低碳的生産方式、生活方式和消費方式,深入推進環境污染防治,積極穩妥推進碳達峰碳中和,以胸懷天下的眼光積極參與應對和引領氣候變化全球治理,以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實際舉措體現中國共産黨為人民謀幸福、為民族謀複興、為世界謀大同的初心使命,促使生态經濟和新質生産力成為中國式現代化追求的人文經濟和人文生産力、幸福經濟和幸福生産力、永續經濟和永續生産力。

踐行習近平生态經濟觀蘊涵的新質生産力理念,當務之急就是要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以形成促進新質生産力發展的綠色發展方式。習近平指出:“生态環境問題歸根到底是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問題。建立健全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經濟體系、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是解決我國生态環境問題的基礎之策。”[3]246在大力發展生态經濟中要形成新質生産力,就必須從根本上改善生态環境狀況,就必須改變過多依賴增加物質資源消耗、過多依賴規模粗放擴張、過多依賴高能耗高排放産業的傳統發展模式,要把發展的基點放到合理利用好生态資源、依靠科技創新上來,要在經濟發展中塑造更多依靠創新驅動、更多發揮先發優勢的引領型經濟發展。通過大力發展生态經濟以形成新質生産力,就要時刻堅持“取之有度,用之有節”[4]375和“取之有時,用之有度”[7]246的原則,立足“經濟—自然—社會”所構成的複合生态系統,充分注重協調好這一系統中的物質代謝關系、能量轉換關系、信息反饋關系以及結構、功能和過程的關系,發揮好這一系統對于生産、生活、供給、接納、控制和緩沖的各種功能,有限度地索取自然界的物産資源,挖掘一切可以利用的資源潛力,大力發展資源節約利用和循環利用、環境友好、生态高效的綠色經濟和綠色産業,推動加快形成綠色生産生活方式。

習近平生态經濟觀蘊涵的新質生産力理念認為,生态經濟是實現經濟持續健康發展與環境保護相得益彰、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協調發展、自然生态與人類生态的高度統一以及可持續發展的優質經濟。生态經濟作為一種促進經濟可持續發展的綠色經濟,能夠以最有限的自然資源耗費發揮出巨大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文化效益,不斷滿足人民群衆過上幸福美好生活的物質生活需要、精神文化生活需要、生态産品和生态服務需要,徹底改變傳統現代化進程中奉行的高投入、高産出、高耗費、高排放的非綠色的發展方式、生活方式、消費方式,促進中國經濟社會全面綠色轉型,走向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綠色經濟社會,構建與生态文明新時代相适應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體制、政治體制、文化體制、社會治理體制。為此,在中國式現代化建設中必須從根本上終止非綠色的發展方式,要以新發展理念為指導,促進經濟社會全面綠色轉型,大力發展生态經濟,構建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新型經濟社會發展格局,“要把實現減污降碳協同增效作為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的總抓手,加快推動産業結構、能源結構、交通運輸結構、用地結構調整。要強化國土空間規劃和用途管控,落實生态保護、基本農田、城鎮開發等空間管控邊界,實施主體功能區戰略,劃定并嚴守生态保護紅線。要抓住資源利用這個源頭,推進資源總量管理、科學配置、全面節約、循環利用,全面提高資源利用效率”[3]363

踐行習近平生态經濟觀蘊涵的新質生産力理念,還要注重新質生産力對于促進新質生産關系形成和發展的決定性作用,以此加快推進中華民族現代文明建設,創造人類生态文明新形态。按照生産力決定生産關系和生産關系反作用于生産力的基本原理,與新質生産力相對應的必定是新質生産關系。生态經濟觀蘊涵的新質生産力理念注重在發展生态經濟中正确處理好外部約束和内生動力的關系,有助于法治和德治、内因和外因在相互聯系、相互轉化中雙向互動、雙向發力,促進新質生産力推動新質生産關系的形成和發展。中華民族現代文明是物質文明、政治文明(包括制度文明)、精神文明(包括網絡文明)、社會文明、生态文明等多種文明的有機統一。制度文明是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的重要内容,新質生産力的形成需要生态文明建設的外部約束,這種約束主要來自嚴格的法律制度和規範,習近平強調:“用最嚴格制度最嚴密法治保護生态環境。”[11]要求各級領導幹部和廣大人民群衆都要加強對于法治、制度的執行力建設,以充分發揮法治、制度規約人的行為和促進現代文明發展的積極作用。同時,還必須看到,制度并不是萬能的,制度的背後是文化,文化是制度之母,社會倫理道德和人的良性良知都會深刻影響着對制度的敬畏和遵循行為。生态文明建設需要每個人具有高度的生态文明意識,使制度具有神聖性和權威性。要加強生态文化教育,促使生态文化成為全社會廣泛流行的社會文化,成為現代文明的重要内容,推動人們牢固地樹立社會主義生态文明觀,将生态文明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在行動上自覺地做到“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生态環境,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态環境”[12]。從而将建設美麗中國轉化為全體人民的自覺文明行動,在推動生态經濟發展和促進新質生産力形成的過程中極大地提升中華民族現代文明。在以生态經濟促進新質生産力發展的同時,促進新質生産關系發展,在新質生産力和新質生産關系的相互作用中創造出人類生态文明新形态。

四、 結語

習近平生态經濟觀是習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習近平經濟思想共有的重要觀點,并有機融合到總體國家安全觀、習近平外交思想、習近平法治思想、習近平強軍思想、習近平關于網絡強國的戰略思想等思想中,對其他諸多觀點都發揮着基礎性、貫通性和統領性作用。習近平生态經濟觀是對經濟發展和生态環境關系的科學界定以及對世情國情的綜合研判而形成的博大精深、經世緻用的思想觀念體系,蘊涵着豐富且深厚的新質生産力理念。推動形成新質生産力是習近平生态經濟觀的重大價值訴求,體現了諸多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重大理念: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統籌發展和安全的關系;保護生态環境就是保護生産力,改善生态環境就是發展生産力;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建設美麗中國;共建地球美好家園;實現中華民族世世代代永續發展;等等。隻有全面領會習近平生态經濟觀蘊涵的新質生産力理念,深刻認識習近平生态經濟觀蘊涵的新質生産力理念的理論價值和實踐價值,自覺地學習踐行好習近平生态經濟觀蘊涵的新質生産力理念,才能在經濟高質量發展和生态環境持續優化、美麗經濟和美麗人文交相輝映、新質生産力和新質生産關系辯證互動中促進中華民族現代文明閃耀出更加璀璨奪目之光。


注釋:

①“新質生産力”概念,是2023年9月7日習近平在黑龍江省主持召開新時代推動東北全面振興座談會時結合“戰略性新興産業”和“未來産業”語境提出的,即“積極培育新能源、新材料、先進制造、電子信息等戰略性新興産業,積極培育未來産業,加快形成新質生産力,增強發展新動能”。與傳統産業不同,新質生産力具有以科學技術創新作為内生動力、以推動經濟發展作為根本旨歸的特點。


參考文獻:

[1]習近平. 幹在實處 走在前列——推進浙江新發展的思考與實踐[M]. 北京: 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 2016.

[2]習近平在亞太經合組織第二十九次領導人非正式會議上的講話[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22: 11.

[3]習近平談治國理政: 第4卷[M]. 北京: 外文出版社, 2022.

[4]習近平談治國理政: 第3卷[M]. 北京: 外文出版社, 2020.

[5]習近平在亞太經合組織第二十八次領導人非正式會議上的講話[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21: 3.

[6]習近平在聯合國成立75周年系列高級别會議上的講話[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20: 15.

[7]習近平. 論把握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M]. 北京: 中央文獻出版社, 2021.

[8]馬克思恩格斯全集: 第42卷[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79: 261—262.

[9]習近平. 論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M]. 北京: 中央文獻出版社, 2022: 15.

[10]習近平. 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 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團結奮鬥——在中國共産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22: 50.

[11]習近平著作選讀: 第2卷[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23: 174.

[12]習近平. 在省部級主要領導幹部學習貫徹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精神專題研讨班上的講話[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16: 19.    


轉載或引用時請注明來源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24, 37(2): 8-14.

如需下載全文,請點擊左下角【閱讀原文】